倾城国际注册娱乐|官方地址

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中心 >

伦敦大英博物馆是当今规划最大、藏品最多的国际四大博物馆之一,现有超越800万件藏品。在已揭露展出的藏品中,有若干件是和邮政文明有关的。英国皇家邮政就曾发行一套6枚《留念大英博物馆建立250周年》邮票。  你能够熟读国际文明的前史,也能够对这些前史一窍不通;你能够在动身前就对馆藏的艺术品如数家珍,也能够轻装上阵不作一点点准备;你能够像我一样用足够多的时刻去探寻国宝背面的故事,也能够仅仅在行程中为它留出一个小时;你乃至能够把它当作一站购物地,为小伙伴们带回独属于这儿的伴手礼。不管你是谁,大英博物馆(The British Museum)的大门总为你打开,而你总能在这儿找到你想看到的国际,而且能够骄傲地说:“我集邮!” 天佑娱乐注册

邮票上的大英博物馆 探究邮政文明

图片来历:blog.britishmuseum.org

坐落于伦敦市中心的大英博物馆始建于1753年,尔后几经扩建与调整,逐渐成为当今规划最大、藏品最多的国际四大博物馆之一。博物馆现有超越800万件藏品,每年招待游客超越600万人。因为展厅面积有限,大部分藏品未能揭露展出。在已揭露展出的藏品中,有若干件是和邮政文明有关的。比方,英国皇家邮政发行的一套6枚《留念大英博物馆建立250周年》邮票、希腊邮政发行的《命运三女神》邮票、马尔代夫邮政和保加利亚邮政先后发行的《丢勒的犀牛》邮票、《罗塞塔石碑》木质明信片等。此外,我还将大英博物馆公函封制造成了手绘封,用英国皇家邮政的“制签机”制造出的邮资机标签作为邮票。

 

2003年10月7日,英国皇家邮政发行了一套6枚《留念大英博物馆建立250周年》邮票,同日发行首日封一枚,首日封左边配图及留念邮戳选用的图案来自于大英博物馆的中庭——伊丽莎白二世大展苑。

 

1823年,罗伯特·斯默克爵士规划了大英博物馆的主体部分。其时的参观者每年至多不过10万人,而到了20世纪末,参观者超越了600万人,致使博物馆内变得拥挤不堪。为了处理博物馆进口拥堵问题,英国千禧委员会和文明遗产彩票基金会纷繁拨款,社会公司、个人也大方捐献,在博物馆中心建立起了衔接各个展厅的公共区域,从而顺利处理了这个问题。

 

2000年12月,为了迎候千禧年的到来,大展苑正式敞开,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其开幕。它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其网状穹顶,选用玻璃和钢材制成,气势恢宏,好似一座“水晶宫”。厅内巨大的空间使得大展苑成为伦敦第一个室内都市广场,有教育中心和圣斯伯里非洲展览馆,有一圈留念品商铺,还有歇息区和餐厅,博物馆收藏品中几座有目共睹的雕塑也在此陈设。

 

寻着《留念大英博物馆建立250周年》邮票的线索,我很快找到了盎格鲁-撒克逊头盔。它是公元7世纪早期的铁质头盔,在萨顿胡的一座沉船墓葬中被人发现。头盔开掘出土时现已破碎,通过从头整修,头冠、面罩才康复了原来的模样。虽然头盔上的镀层和装修已部分脱落,但当年的风貌仍依稀可见。同年代的头盔全国际仅存4个,这是时刻最早、保存最无缺的一个。这样的头盔在瑞典东部也发现过,这说明当年在这些区域有着类似的文明。盎格鲁-撒克逊头盔如此稀疏,也表明只需位置显赫的人才配具有它。

 

只需走到大英博物馆第24号展厅,第一眼就会看到复活节岛的巨石雕像,它也是《留念大英博物馆建立250周年》邮票之一。公元1722年的复活节,欧洲水手们抵达了南太平洋中心的拉帕努伊岛(后被称为复活节岛)。1868年,英国皇家水兵托帕兹号抵达复活节岛,岛上的领袖将这尊最小的何瓦·何卡纳奈阿神像送给了船员,它被一队岛民送上船,载到英国,作为礼物献给了维多利亚女王。1869年,它来到了伦敦,出现在大英博物馆,成为最受重视和喜欢的一件文物。复活节岛上的巨石雕像也是智利的一张极具特点的标签,智利邮政就发行过不止一次相关邮票,其他南太平洋海岛国家也曾发行过相关邮票,以示喜欢与重视。

 

1984年3月15日,希腊邮政发行《雅典卫城帕台农神庙大理石像》一套5枚邮票,其间第3枚邮票所展现的雕塑名叫命运三女神,它是国际文明遗产雅典卫城帕台农神庙东面立柱顶部山墙上的雕塑。

 

命运三女神的雕塑原件只需一件,它传承有序,现存于大英博物馆第18号展厅内,相传是古希腊雕塑大师菲狄亚斯的著作,创造时刻是公元前447~438年。一般情况下,这些古希腊大神都会挺拔地站在地上,但这组雕塑是雕刻在殿檐下,空间有限,所以这些大神有必要呈现出不一样的姿势。有些身体躺倒后乃至违背解剖学原理,但只需看上去美,其他的并不重要。天佑国际注册

 

在大英博物馆里,还有一件国人并不生疏的文物。2017年1月,德国画家兼雕刻家阿尔布雷·丢勒的版画《丢勒的犀牛》露脸在我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的《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国际史》专题展览上。在没有照相技能的年代,具象描绘一个事物的最好方法是绘画。其时,阿尔布雷·丢勒并没有见到过犀牛,仅仅根据一位不知名的绘画者的一幅失真的素描完成了这幅著作。耳食之言的成果一点点没有影响大师的著作作用,当年的各类动物志和博物志图书还都抢先运用这幅《丢勒的犀牛》做插图,人们并不太介意著作形象实在与否,他们关怀的是:这是大画家的著作。基于这个独特的认知过程,大英博物馆收买了这幅版画。1973年和1979年,马尔代夫邮政和保加利亚邮政先后为这幅版画发行了邮票,时刻阅历40年,人们对这幅版画的热心没有一点点削弱。

 

不管是盎格鲁-撒克逊头盔、命运三女神雕塑,仍是复活节岛的巨石雕像,都是大英博物馆中耀眼的“明星”。当博物馆里的传统文明遇到邮政文明,碰撞出的注定是绝无仅有的年代印记。

来历:我国邮政报檀怀宇

Copyright © 2002-2017 倾城国际娱乐注册 版权所有